乾隆与雍正截然不同,对待田文镜这类人心存不满。他曾言田文镜不及李卫,而李卫不及鄂尔泰。由此可见,在雍正朝的重要官员中,乾隆对田文镜最为厌恶。
乾隆一向以康熙为楷模,期望以仁政治国。田文镜虽为酷吏,却为雍正改革出力,乾隆却不赞同此风格。田文镜逝后,其墓甚至被拆。乾隆是否刻意不明。因田文镜墓穿越御道,妨碍乾隆祭雍正之事。当随从询问处理方法时,乾隆说了"拉倒"。这话有歧义,是拆除墓还是不再计较?随从最终拆了墓,乾隆祭拜后也未追究责任。乾隆实际上是真的没计较,想展现自己的气度。但这种说法存在问题,手下处理事情后,乾隆可能心里挺高兴,因此未追究责任。可见这话含糊其辞,未能清晰传达。
乾隆解除了田文镜同事王士俊的职务。田文镜生前名声不佳,瞒报灾情,行为不当。雍正不忍处置他,压制了很多人的参与。田文镜直率,与李绂争执,虽取胜,却得罪了士人,为后来的弹劾埋下伏笔。乾隆即位后,自然要争取官员支持,尤其田文镜已故,无需再压制。反而可以收买人心,因鄂尔泰在世,与田文镜不合,打压田文镜稳赚不赔。 乾隆皇帝在处理事务时展现了审慎与公正。乾隆五年,河南巡抚雅尔图奏报民众对田文镜的不满,建议将其供奉于贤良祠,但乾隆认为田文镜与李卫、鄂尔泰无关,拒绝了此举。四十五年南巡时,乾隆发现西湖花神庙竟供奉李卫的神像,批评李卫的行为不当,命令撤庙并焚毁神像。这些措施显示了乾隆对历史及道德的敏感,以及对朝臣行为的严格要求。百姓愿意供奉李卫,显示对他功绩的怀念,乾隆也认为李卫比田文镜更为杰出。此外,乾隆已稳固地位,无需再借助手段,可凭自己判断事务。
乾隆当时并未将田文镜从贤良祠撤出,表明尽管不满,仍认可其功绩,也避免过于绝情。在打压时,乾隆也考虑到平衡,不宜过度。随着统治时间延长,乾隆对李卫态度转变,不再给予特殊待遇。尽管乾隆曾派御医治疗李卫,但态度已转变。
/